近年社交電商和內容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涌現,但并未納入傳統網絡零售的統計框架中,網絡零售總規模較現有統計口徑被低估。下面進行互聯網零售行業概況分析。
隨著數字化戰略得到系統闡釋和持續推進,互聯網服務持續滲透,與傳統行業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,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大,對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。
近年來,電商平臺的迅速發展快速吸引了用戶流量,并通過專業化、精細化服務,推進了消費者網絡購物的習慣養成和意愿提升。目前,網絡購物已逐步深入我國居民的日常生活,成為重要的消費方式。
網絡零售行業分析表示,截止2020年3月,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.1億,同比增長1億,占網民整體的78.6%。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.07億,同比增長1.16億,占手機網民的78.9%。
在網絡廣告行業,BAT占據了大部分江山,其中百度17%、阿里36%、騰訊10%,今天,在社交電商的發展潮流下,傳統網絡廣告的內涵正在發生改變。
在線上交易行業,主流是阿里和京東,新興的社交電商幾乎普遍采取免傭金模式,或者傭金費用極少。從線上線下對比來看,線下實體商業的租金占了93%,線上租金其實絕對量并不大。
在支付行業,第三方支付占據了45%的市場份額,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所必需。微信支付后來居上,2018年,線下場景中,微信支付份額已達56%,超過支付寶的36%,而線上場景支付寶占46%,略有優勢。
在物流行業,2017年,順豐以711億元營收位列快遞行業第一。在倉配行業,則是蘇寧與京東兩家線下誕生和注重物流基礎建設的電商保持領先,這也是這兩家電商物流服務過硬的基礎實力。
隨著電商平臺及商家不斷拓展產品品類,持續優化倉儲物流效率及售后服務,在城鄉地區積極推進渠道下沉,圍繞用戶需求及體驗展開精細化運作,同時受益于品質電商、線上線下融合等創新業態的涌現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賦能,互聯網零售已成為我國全社會商品零售的重要渠道。以上便是互聯網零售行業概況分析的所有內容了。